(二)
我们为什么说这一次事件值得高度警惕?
因为现在的塞尔维亚,正站在关键战略十字路口。
一边是欧盟不紧不慢的入盟承诺,一边是美国强行输出的“民主模板”;
一边是与中国、俄罗斯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,一边是西方媒体不断地“警告”与“施压”。
就在骚乱发生的几天前,西方媒体还在渲染“塞尔维亚政权不透明”“武契奇亲中亲俄”“塞尔维亚民主倒退”。
结果话音未落,贝尔格莱德就爆发了骚乱——这熟悉的“剧本”,全世界都不陌生:
乌克兰2014年就是这么“变天”的;
格鲁吉亚、吉尔吉斯、亚美尼亚、哈萨克斯坦都吃过类似的苦;
现在,轮到塞尔维亚了?
但显然,武契奇没有让他们得逞。
第一时间出动警力、稳控局势;
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声、统一民心;
第一时间警告外部势力:别打塞尔维亚主意。
这样的反应,不是恐慌,而是成熟国家机器的自我免疫机制。
(三)
这场危机有三点值得深思。
第一,塞尔维亚不是别人想搅就能搅的棋盘。
这个国家虽然不大,却是巴尔干地区的关键节点,中东欧战略支点。
过去几年,中塞合作硕果累累。
中国高铁、基础设施、疫苗、汽车产业、数字项目,正在全面布局塞尔维亚;
武契奇本人也多次表态:中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,“中国从未欺负我们,只是合作、共赢、尊重。”
这种不带附加条件的合作模式,自然不被西方欢迎——他们更习惯“援助+改政体”“合作+换外交”。
所以他们才要制造混乱,寻找破口。
这次失败后,外界应该明白一件事:塞尔维亚早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操控的“候选国”了。
第二,武契奇正在成为中东欧地区抗干预的样板。
这位被西方媒体长期污蔑为“强人”的总统,其实一直用行动说明:我们有选择的自由,不做谁的附庸。
外交上,他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,是欧洲首个引入中国疫苗的国家领导人;
对内,他主张国家稳定压倒一切,哪怕背负压力,也要守住法治底线。
过去曾有不少国家领导人,在骚乱爆发后选择“妥协”“退让”甚至直接下台,换来的却是国家更大的失控。
但武契奇明白:如果领导人连动荡都怕,那国家将永远没有主权。
这一次,他顶住了,赢得的是时间,更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。
第三,中国需要更多像塞尔维亚这样的朋友。
现在的国际格局正在重构。
一方面是中国推动的真正合作秩序,讲平等、讲共赢、讲尊重;
一方面是西方旧体系的挣扎,仍旧靠操纵民意、发动冲突、收割动荡。
而站在关键节点的中东欧国家,需要做出选择。
这次骚乱平定,武契奇用行动告诉所有人:
塞尔维亚不会成为新一轮“颜色革命”的牺牲品;
也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放弃自主发展道路;
更不会在中美欧博弈中,做那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。
最后再说几句:
一场看似普通的贝尔格莱德骚乱,背后藏着的是大国博弈、制度竞争、地缘对抗的深层次角力。
武契奇赢了,赢的不只是街头的平静,更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尊严。
而塞尔维亚挺住了,说明一个道理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:
稳定,才是发展的前提;尊重,才是合作的基础。
也许这就是中塞关系被珍视的原因;
也是“颜色革命”在贝尔格莱德又一次失败的答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