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199元的报名费引发了“变相圈钱”的争议。 虽然这笔费用包含了70个乒乓球教学视频,平均每个视频不到3元,远低于市场价,而且也包含了参赛资格,但细究之下,参赛选手必须购买这套课程才能报名,而该课程在其他平台售价仅为99元,这种“捆绑消费”的做法,让不少人感到不满。
其次,“张继科杯”这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性赛事,也打破了国乒的传统惯例,引发了关于“个人赛事与体制赛事”的讨论。 尽管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公开表示支持,但其他国乒核心人物的缺席,也让这场赛事的“官方”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再次,赛制的不完善也受到了批评。 比赛未规定统一使用球拍,允许成人组使用违规胶皮,客观上造成了选手间的设备差异,使得比赛的公平性受到质疑。 同时,赛制中缺乏职业与非职业选手的区分,也导致了职业选手对业余选手的“降维打击”,比赛结果缺乏悬念。 中学男子组冠军黄友皓(国乒运动员黄友政的弟弟)、中学女子组冠军夏小茜(江苏省队)、成人男子组冠军陈亚轩(江苏省队)等结果,都印证了这一点。
然而,尽管争议不断,“张继科杯”对中国乒乓球的贡献依然有目共睹。 人民日报发文力挺,肯定了赛事对全民健身的积极意义,并赞扬了张继科敢于突破传统,打破乒乓球赛事“过于专业化”壁垒的勇气。 “我们要在全国筛选‘野生天才’”——张继科的这句颁奖词,道出了赛事的核心目标,也点燃了人们对挖掘民间乒乓球人才的期待。
成都站的赛事即将到来,张继科更是放言将推出“更加疯狂”的赛制,甚至考虑让全民担任裁判。 这些大胆的尝试,也反映了老百姓对体育运动的热情,以及对“张继科杯”未来发展的期待。 虽然这场赛事存在不足,需要改进完善,但它无疑为中国乒乓球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探索。
"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